2013年12月山西新聞聯播特別報道《把特色做成產業》
正文:
主持人導語:呂梁的芝麻餅、碗團等特色小吃,以其獨特的味道吸引了眾多省內外的消費者。那如何把這些特色名知產業做大做強呢?前不久,柳林縣出臺了新招,來看看他們的做法。
記者:我身后就是溝門前風味食品公司8000噸碗團流水生產線,這條生產線投資3000余萬元,每天的生產量達到了8萬多個,這就相當于以前130多家碗團小作坊一天的生產量。
賈旭東:自動化生產線的投入,可以保證“碗團”品質的穩定和恒定。
溝門前風味食品公司是以蕎面碗團的生產和推廣為主營業務的食品加工企業,由于資金、人才、產品認知度等因素的影響,這個企業一直停留在作坊式的運營階段。在2011年年初,柳林縣提出了一戶煤炭企業領辦一個非煤產業、一個農業項目的“1+2”模式,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契機。
杜永軍:在企業轉型發展過程中,我們匯豐興業集團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思路,總投資1.18億元,建設地方風味食品流水生產線,使這一產業形成規?;a,做大做強。
目前,柳林全縣煤炭資源整合后的8個煤炭主體企業和2個駐柳國有大中型企業,共上馬12個非煤轉型項目,領辦了9個農業園區項目,涉及物流、服裝加工和新材料等多個領域,概算總投資達到168.5億多元。
成保平:在“十二五”后兩年,我們將繼續推進“1+2”轉型發展模式,幫助企業立足煤而超越煤,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